在食品安全事故頻出的當下,找到一片信得過的菜園,吃上安全美味的蔬菜,恐怕是許多中國老百姓的夢想。鄭州市的十幾位市民與良心菜農李延周的偶遇,使他們早在幾年前便吃上了安全的“直供菜”。
一方是追求純天然、原生態的蔬菜買家,一方認為“種菜就該是這樣,跟化肥、農藥不沾邊”的菜農,這樣的“合作”看上去很美。然而,如今他們不得不同時面對一個尷尬的現實這十幾戶買家建議李延周擴大種植面積,但收獲期來到,他們發現自己根本吃不完這么多菜;而只會種菜的李延周對銷售一竅不通,多出來的菜賤賣他不愿,高價賣又沒人買賬。
蔬菜買家
時隔7年還記得那白菜“又甜又香”
7年前的一個冬天,鄭州市民張阿姨從邙山辦事下來路過惠濟區古滎鄉黃河橋村菜農李延周的菜地,看白菜不錯,便問打藥了沒有。李延周的父親當時在地里忙活,回答說望天收,不打藥。張阿姨便買了幾棵回去,吃了以后大呼有口福。時隔7年,張阿姨還記得那白菜“又甜又香”。從此張阿姨和李延周結了緣,她逢人便送李延周的白菜,李延周則從望天收的自然狀態,開始回歸傳統菜農的良心種植。
一開始,張阿姨和她的朋友們只能在冬夏兩季飽飽口福,而所謂的口福也不過是每年冬天每家能囤上李延周種的二百斤白菜,二百斤蘿卜,夏天能吃上甜得像蜜的西瓜。
幾年間,李延周的菜田從望天收的黃河灘地發展到四五畝的山上荒地。菜地幾易其址,規模緩慢擴大。隨著吃菜人數的增加,張阿姨們建議李延周擴大規模,“應該讓更多的人吃到這么好的菜”。今年2月,李延周在自己承包的河灘荒地里又開出七畝菜地,并聽從張阿姨們的建議,全種上了受大家歡迎的黃瓜、番茄、爬豆、茄子等應季蔬菜。然而,煩惱隨之而來。
良心菜農
種菜就該這樣,跟化肥、農藥不沾邊
今年39歲的李延周打小看爺爺種菜,對種菜不陌生,在他看來,種菜就該是這樣,跟化肥、農藥不沾邊。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蔬菜也一樣。李延周的菜園子主要施三種肥:一種是自制的生物肥,一種是牲畜糞便,一種是草木灰。
來源:大河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