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魚貨漲幅超一成
墨魚、帶魚、鯧魚、海鰻、小黃魚、海蝦……東海全面休漁雖然才開始,但拎菜籃子的“馬大嫂”驚訝地發現,甬城幾大菜市場的東海魚貨供應變化不大,一些超市則已悄悄地撤下了水產品專柜。
“現在銷售的是休漁前‘最后一網’,接下來的日子,愛吃東海魚貨的市民,就要忍受舌尖上的‘寂寞’嘍。”一位水產品經營者道破了其中的奧妙。
休漁前夕,我們在象山中國水產城采訪時看到,市場有點清淡。“到港貨少,生意自然好不了。”市場相關負責人說,今年東海海產品的總體價格上浮已超過10%。其中鯧魚批發價從原先的每公斤180元漲到了220元,帶魚從每公斤54元漲到了62元,野生梭子蟹從每公斤260元漲到了320元。
大批漁船滯港提前休漁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一年之中漁船出海捕魚的旺季,但與往年不同,今年的石浦漁港卻在捕撈旺季時常出現千艘漁船拋錨休漁“盛況”。
當地漁業部門的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許多雙拖作業漁船春節前陸續回港后,節后基本上沒有出海,僅有40%的漁船在3月份出海作業了一二次,4月后就提前休漁了。
東海魚貨價格上半年一路走高,大批漁船為何滯留石浦港提前休漁?“主要是無魚可捕。”一位漁政執法人員說,與去年相比,今年漁船上的人工成本漲了10%,柴油跌8%,一艘大馬力的漁船出海作業,一天的成本至少在萬元以上,高的需二三萬元。因此,如果捕不到鯧魚、帶魚等能賣高價的魚類,而只捕到一些賣不出好價錢的小雜魚之類的“低檔貨”,就會面臨巨額虧損。從一季度的統計來看,全市漁船總體為七成虧、二成平、一成賺,平均虧損10萬元。
對此,有關專家認為,進一步加強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力度,恢復日趨衰退的漁業資源,才能保證市民的舌尖不“寂寞”。
冷凍水產品等替代東海魚貨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