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市北塔區從生產源頭、質量追溯“兩頭”入手,對接打通蔬菜安全“最后一公里”。6月8日,全省農產品安全生產培訓班專門推介了北塔區的經驗。
北塔區是全省首批6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試點縣(市區)之一,也是邵陽市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全區2萬多畝高標準菜園,每年產5萬噸鮮菜,通過區內的江北蔬菜批發市場,源源不斷供應邵陽市城區,大蔥、西紅柿、南瓜等部分品種還銷往陜西、貴州、廣東等地。
為確保“菜籃子”四季時鮮、質量安全,2010年以來,北塔區努力構筑“從田間到餐桌”蔬菜質量安全防線,連續3年被評為全省農產品安全監管先進單位。
“放心菜”首先是種出來的。為確保市民“菜籃子”放心,區里全程監控,對白田、苗兒等5個1000畝以上的連片無公害蔬菜基地,全部建立電子檔案,讓每批蔬菜的生產關鍵環節都“看得見”。區里以劉黑村、白泥田村等5個村作為樣板,大力推進蔬菜標準化生產,施什么肥、打什么藥,都有農技操作規程,精確到丘塊地頭。
種菜“看得見”,上市先“體檢”。區里投入專項資金,組建區、鄉、村、組4級監管隊伍,每個鄉都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站,配備農藥殘留檢測儀等設備,對蔬菜的重點產區、重點上市時段、重點種類進行常態化抽檢。去年,全區進行農藥殘留檢測10583批次,其中10371批次各項檢測均達標,合格率為98%。
今年,北塔區在白田 、谷洲兩村試點推行蔬菜質量追溯編碼制度,種菜戶憑“證”入市,批零菜販亮“證”經營。區政府要求農業、工商等相關部門引導經營戶、消費者多用追溯機制,讓編碼查詢用得順手、用得“放心”。(張尚武)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