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國很多城市霧霾繚繞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pm2.5的頻頻爆表,而汽車的尾氣排放被認為是主要污染物來源之一。日前,被稱為最嚴排放標準的汽油國五標準送審稿已于端午節前夕通過。如果一切順利,該標準或于今年第三季度推出。油品升級將會面臨哪些困難?油品質量升級成本將會由誰來“買單”?
中國的國五排放標準相當于歐盟的歐五排放標準,該標準的限值是汽車每行駛1公里排放氮氧化物0.08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4億輛之多,機動車尾氣排放對環境構成的壓力越來越大。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民眾對于汽油國五標準提上日程普遍持贊成態度,北京市民康女士對記者說:“現在不僅是北京,全國各大城市的空氣都有污染,如果執行國五標準的話肯定可以改善空氣質量,對環境,包括我們的身體(健康)都是有好處的,如果漲價幅度是在合理范圍內的話,是可以接受的。”
隨著國五排放標準提上日程,油品質量升級勢在必行。但升級由誰來買單的問題,也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油品質量升級成本不能僅僅依靠政府和企業。“環境保護法寫的很清楚,誰污染誰承擔,造成這個問題(應該由)造成排放的人來承擔,我們碰到這個問題第一個想到的是由政府和“兩桶油”(中石油和中石化)來承擔,這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全球(慣例)都是由污染者來承擔。”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成品油質量監管體系,采取政府資金補助,扶持煉廠升級油品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消化升級成本。油品質量升級成本可以由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三方“買單”,幫助高標準資源占據市場份額,并規范成品油企業的行為,切實提高成品油質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來源:國際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