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6月,正是櫻桃購銷旺季。然而,端午前后,微博、微信中傳出一些今年櫻桃“生蛆”的“緊急通知”,稱“櫻桃里寄生了一種蛆蟲,幾乎100%都有”,呼吁大家不要購買櫻桃。一些網友還將生蟲的櫻桃戲稱為“肉餡櫻桃”。
北京市民陳先生經營水果超市多年,他也關注到了櫻桃生蟲的消息。“這幾天有許多顧客問起,但生蟲的只是少數產區的櫻桃。”陳先生告訴記者,近期他的店里已經停止銷售這些產區的櫻桃。
櫻桃中出現的蛆蟲為果蠅幼蟲,蘋果、桃子、杏等水果都有果蠅幼蟲寄生。今年由于同期氣溫較低,櫻桃成熟期往后延遲了半個月,與果蠅幼蟲的生長期重合,導致蟲害重于往年。曲仕波所在的曲格莊村是一個果樹專業村,櫻桃是當地的主打產業。
本是少數櫻桃生蟲的正常現象,經過網絡發酵,最后卻演變成市民對櫻桃的集體恐慌。專家認為,這類事件的發生與恐慌情緒的擴散,以及缺少權威聲音和正確的信息引導有關。
食品工程博士、科學松鼠會成員云無心認為,櫻桃生蟲的現象并不普遍,之所以被過度關注和夸大,原因就在于缺乏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進行調查和澄清,導致以訛傳訛。
政府部門若能及時公布今年櫻桃產量、品質情況、受病蟲害影響情況,消費者就不至于被小范圍事件牽著走。同時,行業組織也可以發揮橋梁作用,引導“城里人”下鄉看看果樹種植過程,了解農業,讓消費者與果農相互多了解,誤解和謠傳就會少了。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