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六月以來,我國小麥主產區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夏收。記者深入河南小麥主產區調查夏糧收獲情況,部分地區出現減產。水利設施薄弱,農民靠天吃飯。農業可持續發展出路何在?《經濟半小時》記者深入河南駐馬店,聚焦夏糧減產。
一、小麥畝產百斤,收成不及往年十分之一
麥收后的一天午后,河南省駐馬店市近郊的一個村子里,70歲的劉德祥老人正與鄉親們納涼。他跟記者抱怨,今年麥子收成不好,一畝地只有一百多斤的收成。在河南,小麥畝產一千斤已經比較常見,劉德祥家的小麥畝產量只有一百多斤,這讓記者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仔細一看才發現這些麥子顆粒又黑又癟。
劉德祥告訴記者,二畝地合起來才打三百斤,這三百斤又黑又癟的的麥子別人都不要。那今年的小麥到底有多差呢?劉德祥取來一碗去年打的小麥。這碗小麥明顯顏色透亮,顆粒飽滿,一畝地能打八百斤。相比之下,今年的麥子顏色發青,也顯得干癟,連麥茬也有點發黑。同樣的一塊地,為什么去年畝產800多斤,今年兩畝地卻只收了三百斤小麥?思來想去,老劉覺得只有種子和去年買的品種不一樣。
記者了解到,在劉園村,像劉德祥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去年秋天,為了小麥增產,劉園村不少農戶都多花錢買了一種小麥新品種,沒想到辛苦了大半年,小麥卻減產了。村民劉聯華告訴記者,小麥外邊看著挺好,可是里面沒有籽,產量減了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村民們告訴記者,凡是種植了武農986品種的,今年麥子的收成都比去年減產1/3到2/3,因此,村民們普遍把減產的原因指向了麥種。
二、種子公司拒賠償,稱霜凍才是減產原因
劉園村的村民們辛苦了大半年,期盼了大半年,規劃了大半年,卻發現一年的主要指望突然落空了,他們認為是種子出了問題,于是紛紛向種子經銷商討說法,索賠減產帶來的損失。然而種子店的工作人員似乎對于村民上門論理的事情并不理會。一位叫韓秉君的工作人員稱,減產是因為霜凍的原因。
來源:經濟半小時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