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蔬菜主產區,農民在生產過程中按什么規程使用農藥化肥,監管部門對藥肥的使用是怎么管理控制的?市場上的大部分蔬菜到底能不能實現無公害出售?一些經過綠色認證、有機認證的蔬菜是不是能達到更高的質量標準?生產過程如何能少用或不用農藥?用過農藥的蔬菜就不安全嗎?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探訪了全國最大的“菜籃子”——被譽為“中國菜都”的山東壽光。
探大棚:菜農摘下西紅柿不洗就吃
“壽光蔬菜大棚約有84萬畝,每年種出70億公斤蔬菜,以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的認證標識銷往全國各地。其中,有機蔬菜面積只有幾百畝,綠色蔬菜5萬多畝,余下的是無公害蔬菜。”山東省壽光市蔬菜協會的一位人士介紹說。
早上還不到8點,山東壽光西稻田村菜農董金千,就背著藥桶從大棚回到了農田。董金千種了兩個大棚,每個棚占地一畝多,相隔不遠。他剛剛去給大棚里的小西紅柿打藥。而眼前的這片菜田,綠油油的菠菜和油菜已經長大。董金千說,這些菜生長期短,才35天,基本上不用打藥,光施肥就行了。
董金千和燎原果菜專業合作社已經合作三年了,由于藥肥控制得嚴,他的菜歷次檢測藥殘農殘從不超標,每年都以較高價位出售給燎原。董金千說,小西紅柿的種植期很長,生產過程中很難保證蔬菜完全不長病害蟲害,完全不用藥是很難的,所以,他和老伴兒就按規定定期打藥。
據董金千介紹,燎原果菜合作社要求很高,對收購的菜每筐必檢,檢測不合格,不能進入銷售環節。“我和燎原果菜專業合作社簽了合同,用的化肥、農藥都是從燎原那里買。”
靠近路邊,有三四個蔬菜大棚開著門,稻田鎮南韓村菜農魏紅峻正忙著采摘小西紅柿。一層層的小紅果實掛滿枝頭,半數的小西紅柿已完全紅透。魏紅峻和村民戴著白色手套、提著小桶,半蹲著采摘。渴了,就隨手把幾個小西紅柿放進嘴里吃,都來不及洗一洗。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