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勇謀 通訊員 吳光立
產自鄂西農戶家地下室的一條條鱘魚,制成的魚子醬,被以2.4萬元/公斤賣到了迪拜帆船酒店。每戶農戶,因此一年增收七八萬元。
一條致富魚,如何游向海外并賣得貴比黃金?近日,記者走進“鱘魚之都”宜都探訪。
宜都紅花套鎮漁洋溪村一組,村民盧長明家的三層小樓下,有一個1.8米深、100立方米的地下室,養著500余尾鱘魚。
“買來時一條一兩斤,養八九個月后,能長到七八斤,密度大了,就要賣掉一次,能賺錢三四萬元。”盧長明說。
他的魚,賣給了天峽鱘業公司。
記者來到天峽鱘業養殖基地,儼然就到了“海底世界”,在地下通道兩側,鑲嵌著許多兩米見方的玻璃窗口,一群群一米多長的鱘魚在里面游動。水面上,茂樹林立、芳草簇擁,鱘魚在模擬的長江古生態環境中健康生長,肉也變得更加鮮美。
天峽鱘業董事長藍澤橋算過一筆賬,他把魚苗賣給農民,農民養到一定大小后,他以40元/公斤收回,按照一戶農民一個160立方米的養殖區域計,1立方米單季產魚50公斤,整個魚塘最后收入32萬元,農民凈利潤最少在8萬元。
如今,天峽成功地推廣了“公司+協會+農戶”鱘魚產業化模式,并向工廠化轉型,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鱘魚生產加工企業。
鱘魚的出路也越走越寬廣。
2006年起,從伊朗聘請的世界頂級鱘魚子醬制作大師土番尼,每年兩次到天峽鱘業,每次停留一周,為迪拜七星級帆船酒店和阿聯酋迪拜國王制作鱘魚子醬。天峽魚子醬,在歐美、東南亞、中東等地的銷售也迅速擴展。
與此同時,天峽與高校合作,研發鱘魚血、鱘魚皮等開發利用。
到去年,該公司儲備的產卵種魚及后備種魚量已達到2000噸。以天峽鱘業為龍頭的湖北鱘魚產業,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一、全球四分之一。
來源:湖北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