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即將結束,中原大地再傳喜訊,河南夏糧豐收已成定局。河南小麥在連續10年增產的高起點、高基數上再獲豐收,又一次印證了“中原熟、天下足”。據河南省農情調度,全省8050萬畝小麥全部收獲完畢,預計夏糧總產在630億斤以上,平均單產突破800斤大關,有望實現持續增產。
今年河南小麥生產先后遭遇春旱、倒春寒、“干熱風”、強降雨等不利天氣影響,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再奪夏糧豐收,實屬不易。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郭天財教授說:“今年小麥取得豐收,從產量要素上看,呈現"兩增一減"。主要是去年麥播基礎好,實現了一播全苗,冬春麥苗生長穩健,平均畝穗數比去年增加。今年病蟲危害輕,一噴三防等管理措施到位,小麥千粒重比去年持平略增。由于受長期干旱及倒春寒影響,小麥穗粒數較去年有所減少。從全省綜合情況分析,單產比去年增加”。河南夏糧持續增產的原因,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有力的行政推動是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夏糧生產,在每一個關鍵季節,都召開現場會、電視電話會等及早安排部署,要求各級各部門高度關注夏糧生產,在產量基礎高、生產成本高、天氣和病蟲災害多發的情況下,切實加強領導、強化措施,依靠增加投入、科技服務、良種良法,深入挖掘增產潛力,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基礎。
二是科學管理是關鍵。糧食生產受氣候、災害影響,不可能年年風調雨順。河南省糧食連年增產,一個重要法寶就是強化應變管理,科學減災防災。根據糧食作物不同的生長時期,結合每年的氣象條件,河南省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調研,及時制定技術意見。扎實開展“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服務活動,組織1.3萬名技術人員,分包4.7萬個行政村,做到科技人員直接到村,良種良法直接到田。利用各類傳媒手段,采取專家講座等方式,向農民宣講麥田管理技術。通過12316技術服務熱線,隨時解答農民提出的問題。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