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轉基因話題的每次出現,都會觸動公眾的敏感神經。近日,中國農業部批準發放了三個轉基因大豆進口安全證書,再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轉基因安全爭議由來已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國內學術界有關轉基因的爭論由來已久,“支持派”與“反對派”立場也十分鮮明。不過,國家農業部關于“嚴格禁止轉基因作物種植”的禁令一直維持,但中國正逐步和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一樣,逐漸批準相關轉基因產品要么用于食品加工,要么用于飼料加工。
國內轉基因技術專家組成員、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董英山表示,所謂轉基因技術,就是通過生物技術,把某個基因從一種生物中分離出來,植入另一種生物體內,另一種生物就因此有了植入基因的“功能”。
“與雜交不同的是,雜交只能在同物種之間進行,轉基因卻可以在完全不同的物種之間進行。例如,抗蟲轉基因植物,轉入本來存在于細菌體內的‘bt基因’,使植物本身產生殺蟲能力。”
近年來,國內有關轉基因風波最為激烈的一次出現在2011年。當時,有關國內多省市“非法種植”轉基因作物、在東北地區較為“著名”的玉米雜交品種“先玉335”是轉基因品種等報道在社會上造成較大影響,一些媒體甚至聲稱“轉基因玉米”造成大老鼠絕跡、母豬流產甚至死胎。但類似說法沒有證實與轉基因有關。一些不明真相的個人及社會團體打出“轉基因食物將禍及子孫”的口號,希望以此來干預轉基因技術推廣進程。
專家表示,雖然歐洲、美國、日本等很多國家和地區早中國多年批準應用多種轉基因大豆,但有關轉基因的爭論在當地也同樣存在,可以說轉基因爭議是一個全球性問題。
轉基因作物未在中國大規模種植
近來,針對有關轉基因作物在部分地區非法種植的報道,由多個有關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已先后兩次到這些地區進行調研。
董英山說,有關“東北地區非法種植轉基因作物”的說法,實際上是遼寧和吉林的農業部門在其設置的區域試驗區內種植的試驗品種,并非大規模種植。“農業部門把各個品種放在一起,這些品種不僅放在一個地方,在各地都要布試驗點。”他說。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