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6月14日召開的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家庭農場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了1595戶,其中家庭農場1188戶,農民專業合作聯合社207戶,農村經濟(社區)股份合作社200戶。其中家庭農場發展速度十分迅猛。
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快速增長與我省盡可能拓寬登記門檻,簡化登記條件的三個相應規范性文件的出臺緊密相關。其中,《家庭農場登記試行辦法》對家庭農場的登記范圍、組織形式、經營場所(住所)提交材料等做了明確規定。農民可自愿申請選擇登記為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不同組織形式。本著“宜粗不宜細、宜寬不宜嚴”的原則,對家庭農場的規模未作限制,僅要求適度規模經營;經營范圍不僅限于種植、養殖業,也可向其他相關行業拓展。經營者家庭住址以及種植、養殖地址均可作為經營場所(住所)登記,可以登記為村址,不需單獨提交經營場所使用證明,簡化登記提交材料。出資方式可以是貨幣、實物、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多種形式。
“從5月16日實施后,半個月內全省就新登記家庭農場近600戶,現有家庭農場中以個體工商戶形式登記的有1116戶,以個人獨資企業、公司企業組織形式登記的分別有66戶、5戶,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形式登記的有1戶。”省工商局副巡視員王建說。
同時,我省出臺《山東省農民專業合作聯合社登記管理意見》和《農村經濟(社區)股份合作社辦理工商登記有關問題的意見》,支持2個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支持農村(社區)集體資產量化成立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改制為農村(社區)經濟股份合作社。
據統計,近年來我省涉農市場主體增長迅速,2012年底第一產業市場主體年末實有12.7萬戶,注冊資本(金)1710.5億元,同比增長20.6%和42.2%,增幅居各產業之首。今年我省采取具體措施致力于鼓勵、培育、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將進一步帶動我省涉農市場主體和現代農業的發展。
來源:山東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