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山東省高密市三夏生產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高密市小麥播種面積98.7萬畝,受天氣影響,“三夏”進度延遲,6月18日前后進入麥收高峰期。據農業部門預計,今年小麥總產可達10.28億斤,有望創歷史新高。
“三夏”延遲,但產量不減
今年高密市小麥播種面積98.7萬畝,夏收自西向東,由南向北。往年小麥在6月7日左右就已開始收割,今年由于受去年冬天低溫時間長,春季氣溫低、回升慢,5月份連陰天較多等不利因素影響,小麥成熟較晚,整體三夏進度要比往年推后5至7天,6月18日進入麥收高峰期。
雖然受到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但由于政策扶持力度大,科技服務到位,防災應對有效,5月下旬的調查數據表明,今年高密市小麥畝穗數40.7萬穗,穗粒數36.1個,預計畝產520.8公斤,全市98.7萬畝小麥總產可達10.28億斤。同時根據國家發布的政策,小麥最低收購價1.12元/斤,提高了0.1元,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目前,全市小麥豐收在望,單產和總產有望創歷史新高。
3200臺小麥聯合收割機備戰
記者從高密市農機局了解到,高密市自4月份開始著手準備“三夏”小麥機收工作,目前高密市小麥聯合收割機存量為2200臺,另外從外地來作業的機械約1000臺,麥收高峰期上陣小麥聯合收割機將達到3200臺左右。
為全面做好作業機械“上陣”準備,高密市農機局通過定點和巡回檢修等形式,對農業機械進行檢審檢修。同時成立安全事故處理、綜合服務、后勤保障等5個小組,全面搞好各項服務,確保小麥機收順利進行。
應對不利天氣,首選生育期較短的玉米良種
由于今年夏種延遲,給秋糧豐產和全年糧食增產帶來難度,因此農技人員建議農民選用生育期相對較短的玉米良種,并積極推廣夏玉米機械搶茬播種技術、“一增四改”技術和種子包衣、直播晚收等配套栽培技術,確保北部鎮(街區)最晚要在28日播種結束,確保秋糧豐產豐收。
來源:山東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