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目前山東省健康養殖示范面積已達340萬畝,占養殖總面積的31%,已認定形成66處成方連片的省級現代漁業園區。從去年起,山東省又從重點品種海參入手,著手探索建立池塘到餐桌的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計劃到2015年,實現全省養殖產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
□記者 趙小菊 報道
本一排排廠房看上去與一般的工廠并無差異,但套上鞋套走入其中,絲絲涼意撲面而來,數個相連的大水池清澈見底,一尾尾大西洋鮭圍繞池中心不斷逆時針游動,上方正中的自動投餌機不時均勻地灑下一把餌料,廠房的另一端是一套循環水處理系統。
“池中的水溫常年保持在12℃—15℃,整個養殖過程實現了全自動數字化管理——自動增氧、自動投餌、24小時水質監測,確保大西洋鮭的整個生命周期在電腦及養殖監控人員的監測之下,養殖環境安全無污染。”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區分公司經理王順奎說。
大西洋鮭即俗稱的三文魚,作為可生食的魚類,其質量安全要求尤為嚴格。據介紹,與進口三文魚不是封閉養殖所以會被檢出寄生蟲不同,東方海洋三文魚一直保持寄生蟲檢測零記錄,并在政府部門的多次檢測中未有漁藥、致病菌檢出。“循環水養殖中一個關鍵環節是依靠生物包的菌類等分解水中的多余餌料及富營養化物質,如果投用抗生素等藥物,會對生物包產生破壞。”省海洋漁業廳市場與質量監管處處長付日新表示,“與傳統養殖方式相比,工廠化封閉循環水養殖可確保水質清潔可控,提升水產品的質量安全,且節水、節電、減少排放,效益高。”
據統計,目前山東省健康養殖示范面積已達340萬畝,占養殖總面積的31%,已認定形成66處成方連片的省級現代漁業園區。同時,我省已累計認定無公害產地680個、產品1401個,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24個,無公害、地理標志認證數量和規模均居全國漁業首位。從去年起,山東省又從重點品種海參入手,著手探索建立池塘到餐桌的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計劃到2015年,實現全省養殖產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
來源:大眾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