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錢買到8種小食品,配料表中添加劑多得嚇人
5塊錢買到一大堆零食,其中有鍋巴、棒棒糖、跳跳糖等,以及三大包調味面制品,在當前的物價水平下,這簡直不可想象,但羊城晚報記者卻在廣州多個中小學門口買到了,其中大部分的食品只要5毛錢一包。
細看這些食品包裝袋上的說明,添加劑一欄內容都十分“充實”,一包名為“神雕俠侶”的調味面制品,添加劑居然多達12種。
校園周邊,五毛零食隨處可見
在廣州市東風東路育才小學門口,有一排售賣小零食的小店,記者隨手拿起一包棉花糖詢問價格,店主用手比劃了個“5”,示意5毛錢。
“孩子們比較喜歡吃哪種?”“這個‘棒棒牛’賣得不錯,很多孩子都愛吃”,店主告訴記者。這款名為“棒棒牛”的調味面制品,售價只要五毛錢。包裝袋上食品添加劑一欄中,赫然印著檸檬黃、甜蜜素、安賽蜜、糖精鈉等十種添加劑。
事實上,校門口的小店并非販賣“五毛零食”的主力。記者發現,臨近放學前十分鐘,一輛輛零食小推車已經“布陣”完畢,糖果、餅干、飲料、方便面一應俱全。一名推車檔主告訴記者,現在是飲料和雪糕的銷售旺季,“天氣不那么熱的時候,辣條面筋賣得很好,一天可以賣上百包。”但問到進貨渠道和價格,該名檔主笑而不語。
一到放學時間,不少孩子直接奔向小推車,拿起零食直接給錢,十分熟練。一位接孩子的家長說,“五毛錢的東西肯定有問題,但孩子就喜歡吃這些,有點零用錢就去買,說也沒有用。”記者采訪了解到,大部分家長不太關注和了解小食品中添加哪些添加劑。
超量添加,或致兒童多動癥
去年6月份,國內一家青少年兒童環保教育機構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9個城市,39所學校,對近兩萬名兒童進行了食品添加劑攝入情況的調查。結果發現,1/10的兒童每天食用含添加劑零食3次以上,23%的兒童每天飲用飲料1到3瓶。更加引人注意的是,調查中,有34%的兒童表示曾經因吃零食而身體不適,5%的兒童表示此類狀況經常發生。
羊城晚報記者對比買回的五毛零食發現,糖果類產品對于色素的使用十分“慷慨”。一款名為“旋轉cc棒”的食品,在其添加劑一欄里,記者找到了胭脂紅、檸檬黃、日落黃、亮藍、葡萄紫五種色素。
來源:羊城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