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夏天對我國南方大米加工企業來說太過漫長,許多中小型米企都沒能捱過這個夏天,紛紛停工放假,等待行情好轉似乎遙遙無期。
(一)米市低迷的原因
2012年國內中晚稻豐收價格上漲無力
調研結果顯示,2012年我國中晚秈稻總產在10685萬噸左右,比去年增加625萬噸。而我國中晚秈稻僅2012年一年的供需結余量已經超過了700萬噸,這也成為抑制稻谷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由于2012年我國進口大米價格低廉,越南5%破碎率大米入關后價格最高時期也僅在1.6元/斤上下,而國內普通中晚秈米價格最低也超過了1.8元/斤,在進口米的拖累下,國內秈稻米價格上漲無力。
全面啟動托市條件不足市場供應壓力凸顯
2012年新季中晚稻上市價高開低走,湖南、江西、湖北等主要產區中晚稻收購價從最初的1.35元/斤一路下跌到1.25元/斤附近。由于農戶出售水稻時水分、雜質等都不符合糧庫收購要求,折合成國標三等糧后價格又剛好徘徊在1.25元/斤托市價的上部,除江西幾個縣市和安徽兩個市啟動了短暫的托市收購外,其余地區都不符合托市收購條件。而2012年我國秈米市場在進口米的沖擊下已經顯得有心無力,各個收購主體心態都十分謹慎。市場收購主體的缺失使得秈稻供應壓力尤為明顯。
節后大米消費不振市場走貨困難
2013年春節的來臨,應該算的上是一個短暫的利好因素,但中晚稻價格并沒有因此出現上揚行情,除走貨略有好轉外,米價整體保持穩定。節后沒有了集中消費需求,秈米市場從此一蹶不振。進入6月,南方天氣已經十分炎熱,貿易商的備貨熱情更加低迷,中晚稻米市場有價無市。市面上60-70%的米廠已經停工放假。
進口米數量繼續增加重金屬污染又來襲
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4月我國共進口大米30.08萬噸,環比增加12.5%;1-4月共進口大米99萬噸,同比增加84.7%,是去年全年進口量的43%左右。另外,據非官方統計,通過云南、廣西邊貿流入中國的東南亞大米也超過了50萬噸。
來源:中華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