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安班巴格良繁場設施蔬菜基地,走進棚內,只見滿架的無筋豆角綠油油的一片,煞是喜人。良繁場溫室管理站站長馬成來在豆角前喜滋滋地向記者介紹說:“現在我們這里每年直接出口到哈薩克斯坦的蔬菜就有3000多噸。”
安班巴格良繁場位于縣城郊區,過去以培育玉米、水稻等良種為主,當地農民收入不高,種植出口蔬菜對當地農民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如今卻成了當地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該縣農業管理部門以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為目標,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良繁場逐漸發展起食用菌、溫室林果、高產優質蔬菜三大品系,并逐漸形成集聚效應。
馬成來告訴記者,當地蔬菜大批量出口是在2009年以后,此前由于蔬菜產量和品質一般,大部分在伊犁本地銷售。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他幾次前往都拉塔口岸考察,了解到口岸出口的蔬菜大部分來自山東,原因是山東蔬菜質量好,受到哈薩克斯坦和周邊國家市場的認可。這對他震動很大,回到良繁場后,他在引進優良蔬菜品種的同時加強蔬菜質量管理,在大棚蔬菜種植中加大對農藥殘留的監測力度,建立了農藥殘留速測點,每座蔬菜大棚內都懸掛著農藥速測要求表,不僅要求每個種植戶熟記,還要上墻公示,時時提醒大家按照表上的要求對蔬菜進行農藥殘留檢測,確保出口蔬菜質量安全。
馬鐵成是良繁場的食用菌種植大戶,2010年他從甘肅來到伊犁,憑著過去在甘肅老家種植食用菌的經驗,很快就將大棚從1座發展到3座。他告訴記者,如今該場食用菌的種植戶們成立了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直接與市場對接,在這里種植食用菌可以聯系到最好的菌種,銷路解決了,技術服務也有保障,這是他不遠千里來伊犁發展食用菌的原因。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