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來到天津北辰區西堤頭鎮名特優淡水養殖公司,看到鱸魚養殖池塘的納米增氧機轟鳴著,正不停地制造氧氣,往日平靜的池水被這頗有節奏的機器聲打破。張洪彪正俯身在池邊觀察魚苗的長勢。記者了解到,今年,名特優淡水養殖公司從天津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引進15000尾經過淡化之后的花鱸魚苗投放在養殖園內的池塘里進行淡水養殖。
花鱸是產自渤海灣的海水魚,以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深受天津市民的喜愛,俗稱“鱸板兒”,在天津還沒有人工淡水養殖的先例。此次淡化養殖試驗,除了要在淡水中養殖外,還要改變魚苗的飲食結構,由食用小魚小蝦馴化成餌料喂養,養殖風險比一般的品種要高很多,然而張洪彪卻不懼困難,他告訴記者,去年淡水魚養殖市場普遍疲軟,養殖戶一年到頭忙下來每畝收入也不過1000多塊錢,因此迫切需要養殖新品種增加收入。依托養殖園內齊全的化驗室、養殖設備,張洪彪成了當地水產養殖戶的帶頭人,試驗新品種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目前,魚苗正處在適應期,無論氧氣還是配制飼料,張洪彪都不敢有絲毫的馬虎。“供足氧氣,而且在適當時期必須要增氧。飼料上必須精益求精,蛋白要比普通的魚飼料高,餌料必須得新鮮。”張洪彪如是說。
近年來,張洪彪在西堤頭鎮先后引進、示范、推廣彭澤鯽、丁桂、細鱗斜頜鲴等養殖新品種,帶動合作社畝均增收1000多元,對于這次試驗新品種,社員們也豎起了大拇指。由于是首例引進魚苗進行淡水養殖,存在一定的困難和風險,當談到養殖風險時,張洪彪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培育淡化后的花鱸魚苗,配備了專門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對魚苗進行全程看護,做到萬無一失。“現在花鱸市場行情比較好,能賣到40元錢一斤,同樣是生長在淡水中的魚,可是價格要比普通淡水魚高出4-5倍。如果培育成功,明年將帶動300多戶社員規模養殖。”張洪彪說。
截至目前,名特優淡水養殖公司內的花鱸生長狀況良好,預計到10月份,花鱸就可以出塘上市了,養殖基地對增收前景充滿了信心。
來源:天津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