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石油是現實主義國際政治中的權力象征,那么未來天然氣很可能也具有類似的特質。
時至今日,化石能源仍在延續其輝煌,但石油已不再是一統天下。天然氣的迅猛發展讓化石能源呈現出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三足鼎立的局面。液化天然氣(lng)打破了國際天然氣市場區域分割的局面。與上世紀70年代全球石油現貨市場的起步類似,如今lng的發展將大大增加天然氣在全球范圍的流動性,挑戰管道天然氣的封閉式供應格局和現有的天然氣定價機制。
一旦天然氣可以同石油一樣在全球范圍內流動自如,那么天然氣的消費市場和使用范圍將呈現出躍進式的增長,天然氣也將成為國際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中的重要標的。天然氣貿易機制和定價機制之爭也將成為國際政治博弈的新項目。
東亞市場是未來最重要的天然氣消費市場之一,由于自身產量有限,東亞國家也將成為最大的進口方,定價問題也就隨之而來。目前東亞市場的天然氣價格遠高于其他市場價格,“東亞溢價”較石油領域更甚。
建立東亞天然氣交易市場對于東亞國家參與國際天然氣貿易規則制定和定價機制建設都具有重大意義。中國和日本都有意建立以本國為交割地的東亞天然氣現貨和期貨市場。但目前美國已經與日本達成lng長期出口協議,更有消息稱lng貿易將納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3.83% 資金 研報]伙伴關系協議(tpp)談判。如得到美國的全力支持,那么中國將在東亞lng期貨市場建設上落后于日本。是奮起直追,還是尋求與日本的合作,將考驗中國決策者的智慧。
全球天然氣市場和定價機制
目前全球天然氣市場主要分為北美、歐洲和亞太三大市場。
其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美天然氣市場(美國、加拿大、墨西哥)2012年消費量達到9065億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氣消費總量的27.5%;以德法為代表的歐盟27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4439億立方米,占全球消費總量的13.4%;以中日韓為代表的亞太國家天然氣消費量達到6250億立方米,占全球消費總量的18.8%,其中中日韓合計3160億立方米,占全球消費總量的9.3%。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