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國內新麥收獲工作已步入尾聲,新麥的質量、產量問題逐漸凸顯,市場主體對國內小麥后期有效供給能力堪憂。采購以及替代等成本因素也在引導市場各類型主體的采購需求,主產區新麥收購價較開秤初期上漲較為明顯,麥市呈現“內強外弱”格局。
一、新麥收獲步入尾聲收購價格漲幅明顯
截至目前國內小麥主產區新麥收獲工作已步入尾聲,小麥的產量與質量問題凸顯;與此同時,全國夏播工作也在有序展開,據農業部農情調度,截至6月17日,全國已夏播糧食2.48億畝,完成計劃的55.2%,進度同比快1.8個百分點。河南省在啟動1005個收儲庫點的基礎上,采取邊收購邊集并的方式,新增并啟動了190個集并收購庫點。據統計,截至6月10日,江蘇、安徽等8個小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新產小麥351.1萬噸,同比增加215.7萬噸;截至6月15日,安徽托市小麥收購量108.8萬噸。江蘇興化地區大型面粉加工企業新產紅麥掛牌收購價2360元/噸;安徽蚌埠懷遠地區面粉加工企業新麥掛牌收購價2340元/噸(水分13-14%,容重760g/l);山東德州禹城地區大型面粉加工企業新麥掛牌收購價2400元/噸(水分12.5%,容重770-780g/l);河南周口沈丘地區面粉加工企業新麥掛牌收購價2360元/噸左右(水分13%,容重770g/l);河北邢臺沙河地區面粉加工企業新麥掛牌收購價2360-2400元/噸(水分13%以內,容重770g/l)。
二、陳麥購銷延續清淡臨儲麥成交量淡價穩
來源:中華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