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21日,國內秈稻市場繼續呈現穩中偏弱態勢,東南亞大米部分出現下跌,對國內稻米市場沖擊不減。目前南方新季早秈稻進入抽穗楊花關鍵時期,中秈稻已全面展開移栽,往年同期正是秈稻青黃不接時期,市場比較樂觀,今年受多重因素影響,市場持續疲軟,后期市場改善的可能仍比較小,南方停產米廠繼續處于觀望之中。
從市場價格統計來看,上周國內秈稻主廠區稻米價格基本穩定,走貨緩慢。像湖北地區,由于新季小麥上市,而秈稻米疲軟市場維持依舊,市場焦點轉移至新季小麥收購上面,稻米市場顯得更加冷清。湖南、江西市場持續疲軟,價格止跌趨穩。
據泰國《民族報》報道,泰國大米收購計劃新價格于6月20日開始實施,由原來的每噸15000泰銖降低為12000泰銖。泰國政府收購大米的政策將持續至2017年。據行業分析師稱,2013/14年度印度主季稻米產量可能增至創紀錄的9500萬噸,年比增長2.4%。同時6月20日,據印度食品部表示,印度計劃向市場投放國儲大米和小麥庫存,遏制國內價格上漲。
因此東南亞大米價格優勢仍存在,對國內大米的沖擊力度不減。國內稻米購銷冷清已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從目前市場來看,仍無改善跡象。新季早秈稻即將上市,市場普遍不看好開秤價,建議關注國家政策動態,及時掌握信息,不要盲目入市收購。后期秈稻價格下跌的空間也有限,預計仍將維持疲軟,市場購銷清淡局面。(中華糧網)
來源:中華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