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管網吸氧,無線遠程瞧病,喜鵲湖的大閘蟹日子可幸福呢!”武漢市漢南區湘口街五湖大隊養殖戶李遲兵說著,按下蟹塘邊的電鈕,蟹塘里泛起串串氣泡,螃蟹在嫩綠的水草上攀爬。“這是納米管微孔增氧技術,解決了溶氧不足的問題,有了這項技術,畝產能翻番。”
這片規模4萬畝的湘口現代漁業園區內,率先實現了高科技養殖,高科技帶來的好處體現在養蟹的各個環節。最讓李遲兵省心的是,再也不用擔心螃蟹生病了。養殖基地安置了視頻在線監控點,利用物聯網技術,在線監測水質溶氧、透明度、ph值等指標。“哪家蟹池里出現了問題,專家在網上就可以會診。”
為解決養殖戶的后顧之憂,園區建有一座河蟹恒溫活體保鮮庫,“在螃蟹高峰上市時,如果收購價偏低,蟹業公司制定保護價收購螃蟹暫養,通過電腦控制恒溫保鮮,實現錯時上市。” 蟹業公司負責人陳紅前說。
科學養殖,讓喜鵲湖螃蟹有蟹中“貴族”之稱。每年,250多萬公斤螃蟹賣到全國各地,還遠銷國外。一大批年純收入超過10萬元的“金領”農戶冒出來,“在我們大隊,有三分之一的家庭買了小車,不少人還到漢口城區買了房子。”李遲兵說。
在湖北省現代漁業園區建設中,漢南區是個樣板。經過近年水產大縣和板塊基地建設,湖北省已形成平原湖區精養區、沿江名優產品養殖區、丘陵山區庫區綠色產品發展帶的生產格局,萬畝以上的集中連片板塊基地50多個,產量過5萬噸的大縣40個。
由粗放向集約、由偏數量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由拼資源向依靠科技,是現代漁業要實現的目標。實現轉變,資金是基礎,2012年湖北省共爭取省級以上財政專項達58980萬元,用于現代漁業建設。在政府的帶動下,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和養殖大戶等積極參與,實現了多元化的投入機制。
來源:湖北省農業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