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們都在提倡可持續發展,增殖放流也是一種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它通過人工放流生物資源,從而修復水域生態系統平衡,維護生物多樣性。近日,阜寧縣就組織開展了為期10天的人工放流活動。
在放流現場,阜寧縣漁政大隊的工作人員們正在小心地將魚苗放入河中,其中,個體大的魚苗約100克,小的約20克。
“我們今年計劃放流200萬尾,主要的品種是鯉魚和鯽魚,主要是放流范圍是射陽河、串場河、小中河、通榆河、灌溉渠、入海水道等比較大的流域河道。”阜寧縣漁政大隊大隊長王志強告訴記者。
據了解,鯉魚和鯽魚等品種以螺類等為餌料,能明顯控制和減少水體中的氮、磷等富營養物質,可以有效控制水域內的釘螺,減少血吸蟲病害的發生,對凈化水質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隨著放流的開展,將優化漁業資源,修復漁業生態,漁民們對漁業增收也充滿了希望。
漁民周流中就對記者說,他們家祖祖輩輩以打魚為生。他們明顯感覺到放和不放確實不一樣,只要放,打魚就有希望了。
此次放流活動也是阜寧縣連續13年在縣城主要天然水域放流魚苗。通過此次魚類增殖放流活動,有利于修復生態資源和環境,達到生態平衡,從而實現生態、社會、經濟效益三豐收。
來源:中國江蘇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