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望去是一排排普通廠房,走進去才發現別有洞天:外面驕陽高照,室內卻涼風習習。數個相連的大水池里,俗稱三文魚的大西洋鮭不斷逆時針游動,水池上方的自動投餌機不時均勻地撒下餌料——這里是位于煙臺開發區的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理王順奎介紹:“池中的水溫常年保持在12℃-15℃,整個養殖過程全自動數字化管理——自動增氧、自動投餌、24小時水質監測,確保大西洋鮭的整個生命周期在電腦及養殖監控人員的監測之下,養殖環境安全無污染。” 這里是山東省水產品健康養殖示范區的一個普通場景,卻是我國現代漁業建設的一個不平凡的縮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漁業快速發展,水產品產量大幅增長。目前,我國的水產品養殖總量占世界的60%以上,是理所當然的世界第一;然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漁業資源衰退、環境惡化、裝備落后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這些癥結源自長期以來資源依賴的產業特征、勞動力密集的生產特點、粗放經營的經營方式。如何在漁業生產中體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提高漁業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提升漁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就成了當前亟待解決的頭等大事。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