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水果陸續上市的夏季,廣東和海南荔枝種植戶卻愁苦一片,果農叫苦不迭。廣東荔枝因災減產,果農傷心欲絕,產量上不去,即使價格賣得再高,也賺不了錢。海南荔枝喜獲豐收,果農依然哭笑不得,供大于求,價格自然下跌,同樣賺不了錢。
記者從荔枝之鄉從化了解到,今年廣東正面臨著一次罕見的減產。自3月28日開始,廣東省部分地區持續低溫陰雨天氣,光照不足導致樹體營養積累不足,受粉不良,今年各地荔枝的生理落果較嚴重;與此同時,惡劣天氣也讓霜疫霉病等病害發生較多,這些因素都直接導致了今年荔枝的減產,預計今年從化全市將會有四到五成的減產。不少農戶的荔枝將減產95%以上,基本上等于絕產了。
不光種植戶減產減收,當地荔枝干加工點也受到很大影響,為貨源發愁。現在很多工廠擔心完不成訂單,不敢接單。
相比而言,在海南,今年風調雨順,當地的荔枝大獲豐收,但是讓農戶們沒想到的是,荔枝豐收,價格卻高臺跳水,增產不增收成為今年海南荔枝種植戶的普遍遭遇。
據業內人士分析,今年荔枝跌價主要是受到氣候影響。一般情況下,海南南部荔枝會比北部的荔枝早熟15天左右,南部荔枝先上市,半個月之后北部荔枝上市,再半個月之后,廣東廣西南部荔枝上市,這大概半個月的時間差正好讓各個種植帶的荔枝有相對較為充裕的市場空間,但是今年整個海南全島和廣東廣西南部的荔枝幾乎同時上市,導致市場供應量充足,價格大幅下跌。
另外,海南荔枝與廣東荔枝比,還需承擔過海費、路費等高額成本,造成海南荔枝的競爭力更弱。加上上市時間一致,更沒有優勢可言。
據調查發現,目前廣東生產者收入呈“散戶跌、規模戶平、品牌戶賺”的趨勢。不管是豐產還是減產,只要是沒有品牌的種植戶,再想從荔枝這個產業“淘金”已是非常困難。發展當地品牌,聯合果農壯大合作社,才是荔枝產業的發展模式。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