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藥于去年5月從加多寶正式收回“王老吉”品牌使用權以來,王老吉的前途就成了一個謎。盡管無配方、無產能、無渠道的“三無”狀態,似乎在擴招銷售人員和代工廠等舉措中得以緩解,但幾十億銷售費用的激增,卻未有效阻止其產業鏈頻頻亮起紅燈:渠道鋪設過晚、營銷體系陳舊、銷售團隊渙散、拖欠經銷商賬款……有業內人士不禁質疑:之前沒有做涼茶經驗,現在突然接下了這么大的盤子,廣藥真的能玩轉王老吉嗎?
配方問題成疑引發產品質量憂患
不久前,廣藥自導自演了“長壽門”鬧劇,進一步將廣藥王老吉配方存在的問題凸現出來。據公開報道,盡管廣藥收回了王老吉商標,但配方仍掌握在王氏后人的手里。王澤邦第五代玄孫王健儀多次在公開場合聲明,九十年代已將祖傳秘方獨家傳授給加多寶,從未授予其它企業或個人。
一些文獻資料表明,廣藥王老吉的配方成分一直在變化中。據2008年2月出版的《中國實驗方劑學》、2010年5月出版的《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等多家學術期刊雜志中顯示廣藥王老吉涼茶原料為:崗梅、山芝麻、五指柑、淡竹葉、木蝴蝶、布渣葉、火炭母、金沙藤、金錢草、金櫻根十種中草藥,但廣藥王老吉市場上銷售的罐體上顯示,其原料為仙草、雞蛋花、布渣葉、菊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7種中草藥。
對于是否擁有配方,廣藥集團自身的說法也是前后不一,自相矛盾。廣藥集團副總經理倪依東曾多個場合多次聲稱“涼茶配方沒什么專利,不存在秘方問題”。但不久便在接受另一家媒體采訪時稱:“我只能說我們的‘秘方’確實存在,并已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后,倪伊東又變換了一種說法,表示說對于涼茶而言,“一個品牌不一定只有一個配方”。這一系列前后不一致的說法也給廣藥王老吉是否有真正的涼茶配方打上了問號。事實上,廣藥紅罐王老吉在推出一年期間,口味也經歷了由苦變甜的過程,而且廣藥生產的綠盒王老吉和紅罐王老吉本身口味也有差異。近期,市場上也出現了因廣藥王老吉口味發生變化,向當地法院提出“口味維權”的案例。
有業內專家表示,口味也是產品的重要屬性,廠家有義務和責任保持產品屬性的穩定。廣藥配方問題疑問不斷,口味又變來變去,很難在消費者心中形成穩定的認知,容易引發外界對產品質量的隱憂。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