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為什么要出臺這個文件?如何貫徹落實《意見》、加快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記者就此采訪了農業部副部長牛盾。
《意見》提出,到2015年,海水產品產量穩定在3000萬噸左右,海水養殖面積穩定在220萬公頃左右,其中海上養殖面積控制在115萬公頃以內;到2020年,海洋漁業基礎設施狀況顯著改善,物質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科技支撐能力顯著提升,海洋漁業生態環境和漁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形成生態良好、生產發展、裝備先進、產品優質、漁民增收、平安和諧的現代漁業發展新格局。
牛盾說,“漁業發展面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升持續健康發展能力的戰略抉擇。國務院再次就漁業發展問題出臺文件,對發展方針進行調整、明確了今后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確定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
《意見》從我國現代農業和海洋經濟發展大局出發,對我國現代漁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把海洋漁業發展納入建設海洋強國戰略,并且突出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提出堅持生態優先、養捕結合和控制近海、拓展外海、發展遠洋的生產方針,著力加強海洋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不斷提升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這與過去“以養為主、養捕加相結合”的方針發生了根本變化。
牛盾提出,貫徹落實《意見》,要把握好“一個優先、四個統籌”,即生態優先,養殖、捕撈、加工和休閑漁業統籌發展,內海、外海和遠洋漁業統籌發展,漁業經濟和漁民生活統籌發展,科技能力和管理機制統籌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