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加強本市水產品安全,本市積極建立無公害水產品產地。截至目前,本市認定無公害水產品產地264個,生產規模達到445.2萬畝,新建水產品無公害產地29個。年內,本市還將新增無公害產地20個,無公害產品20個。
截至目前,全市已認定無公害水產品產地264個,生產規模達到445.2萬畝,新建水產品無公害產地29個。同時本市的水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基本建立,以大連市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為核心,以旅順、金州、長海、莊河、普蘭店、瓦房店6個縣級水生動物疫病防疫站為基礎,承擔著全市產地水產品的日常監測,從源頭上確保老百姓餐桌上的水產品安全。據介紹,今年,為了加強產品風險監控,本市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生產環節、重點養殖品種的生產監控,主要檢測的品種有:海參、對蝦、鲆鰈類、貝類、藻類等,計劃今年全年共抽檢水產品2600樣次,其中無公害產品300多樣次。
今年,本市還將繼續強化無公害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以水產育苗、工廠養殖為重點環節,以海參、大菱鲆為重點品種,以硝基呋喃類、氯霉素為重點查處對象,加大對無公害認定企業的監管,依法強化監管。今年,本市繼續做好貝類生產區劃型工作,全市計劃組織8批次產品集中監測,加強貝類生產區劃型管理,建立產品可追溯制度,提高貝類產品質量安全。
來源:半島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