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中國西北的寧夏西海固地區,很多農民世世代代靠種植馬鈴薯為生,圍繞著馬鈴薯的點點滴滴,牽動著他們的喜怒哀樂。寧夏固原市西吉縣馬蓮鄉的農民蘇文景,和馬鈴薯打了一輩子交道,下面讓我們走進他的生活,了解一下他的心聲。
解說:蘇文景,自上世紀70年代末實施包產到戶后便開始種植馬鈴薯。30多年過去了,現在依然靠種植馬鈴薯生活。只不過他家的地里多了幾座大棚,種植的作物從一年一茬變成了一年兩到三茬,收入也翻了幾番。同樣的土地種出了不同的生活。
同期:寧夏西吉縣馬蓮鄉馬鈴薯種植戶蘇文景
政府給的棚,我們把棚搭起來,棚里一年種菜,兩輪(茬)子莊稼,種上一輪洋芋,種上一輪芹菜,菜也賣了,這樣一年好著呢。
解說:記者在馬蓮鄉的田間發現,露天種植的馬鈴薯有的還沒出苗,而在老蘇家的大棚里,已是一片郁郁蔥蔥,足足有一尺多高,挖出的馬鈴薯已有拳頭一般大小。老蘇說,這個棚里種植的是早熟馬鈴薯,比正常的馬鈴薯上市時間整整提前了兩個月。依靠這個時間差,單產收入有很大提高。
同期:寧夏西吉縣馬蓮鄉黨委書記單輝
這個早熟馬鈴薯上市以后就是2塊一斤,一公斤到2塊5到3塊5這樣,下來這個價格差異比較大,所以這塊對老百姓的收入也有很好的提高。
解說:產量上去了,價格也不錯,像蘇文景這樣的馬鈴薯種植戶們嘗到了甜頭,有了靠馬鈴薯致富的希望。但像老蘇這樣世世代代跟土地打交道的農民,對于市場還是很陌生,每年馬鈴薯的銷售問題讓他很是頭疼。
同期:寧夏西吉縣馬蓮鄉馬鈴薯種植戶蘇文景
除了外地來車拉,再沒處銷售去。
解說:老蘇希望村里或者是鄉上成立一個正規的合作社,能夠幫助他們聯系買家,讓他們把馬鈴薯順利賣出去。另外,馬鈴薯的收購價可以高一點穩一點。
同期:寧夏西吉縣馬蓮鄉馬鈴薯種植戶蘇文景
我希望價格高的話最好嘛。農民嘛,就指著這點土豆(生活)。
解說:產量再高一點,成本再降一點,銷售再順一點,賣價再好一點。這是像老蘇一樣每一位馬鈴薯種植戶的心聲,也是他們的希望。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