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國家衛計委、中消協、農業部、工商總局等多部門參與的“禽類食品安全消費大家談”上,多位業內權威專家對禽類消費進行“會診”。有專家當場為“速成雞”平反,稱消費者食用不會產生安全問題。此外,專家還提出,中國人喜愛食用生鮮活物是陋習,“因為畜禽和魚類死亡后,都有排酸過程”。
“速成雞”是正常養殖產品
“速成雞”是不是工業化養殖帶來的?散養雞是否食用更安全?北京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家禽養殖研究員劉華貴,首先為“速成雞”平反。他說,速成雞并不是非正常養殖出來的,也不是通過添加什么速成藥喂養大,而是經過多年選育出來的,吃得多、長得快,最大的好處是產量高、成本低,“這個雞就是這個品種,是經過育種來的。”
“速成雞”只要飼養條件和管理到位,消費者食用不會產生安全問題。
“很多消費者都關心,雞是飼料喂出來的,還是糧食喂出來的?”劉華貴表示,可能消費者疑心飼料喂養的家禽不夠安全營養。其實,飼料也是由糧食配置的,主要的原料是玉米和豆粕,還有各種添加劑,“有補鈣、補磷的,需要什么我們就配什么,保證動物營養全面,長得也健康,抗病力就強,這是對飼料概念的正確理解?!?/p>
因為怕家禽得病,飼料中也會添加一些抗生素,但只要合理地按照國家標準要求添加,就不會產生安全問題,“常吃飼養雞也不會產生抗生素的過度累積”,因為在制定國標時,各種食物的累積已經考慮在內。專家說,“怕就怕一些從業者和養殖戶濫用抗生素、過量添加,加多了就將對人體產生危害,容易讓人體產生抗藥性?!?/p>
為圖新鮮“現宰現吃”是陋習
“中國人愛吃鮮活的、現宰現殺的東西,包括魚和家禽、生豬等,這實際上是陋習。”301醫院營養咨詢專家劉納的發言,也讓很多人聽著新鮮。劉納說,畜禽死后需要一個排酸過程,馬上食用口感并不好,應該有一個冷藏的過程,0到4攝氏度冷藏24小時再食用,其實鮮味更強。
“西方人從來不吃活魚。魚也好、雞也好,死亡以后的排酸過程,其實是把它體內的毒素排出去?!眲⒓{說,比如說活魚宰殺以后,讓它在冰箱的冷藏室里靜止一些時候,它的氨基酸會進一步的分解,它的鮮味會更強。
“我們主張吃嚴格工業化生產的食品,因為它們經過了嚴格檢疫?!眲⒓{表示,生產廠家應更加重視冷鏈生產和運輸過程。“所有自然狀態的活的畜禽身上都有微生物,都有細菌,也有病毒。經過處理的冷凍的肉食會更好。零下18℃的冷鏈,對消費者來說可以保證更安全的消費?!?/p> 來源:北京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