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吃貨”們來說,夏夜永遠不變的主題是夜宵。小龍蝦、燒烤、扇貝……每一種都曾刮起過一陣“杭兒風”。
生烤扇貝、生蠔、帶子,是杭城人最為鐘情的夜宵之一,幾乎每條熱鬧的大街上,都會有一兩家“扇貝王”。
不久前,記者與一位朋友一起在外面吃扇貝,這個自稱曾是“業內人士”的爆料說,假扇貝在行業內是常見的做法,結果一打扇貝只吃了一半,愣是沒人再敢下筷。
從洗蝦粉,到假牛羊肉,這類街頭食品的安全問題始終揮之不去。人們對于街頭的美食,關注點已經從“是否不干不凈”,上升到“是不是真的”,說起來也是蠻無奈的。
之后,記者對市場的假扇貝進行了一番調查,發現這并非空穴來風。
林鋒(化名),說起他的經歷來也算是有“故事”的。iphone手機剛開始在杭州流行的時候,他每天干的就是倒騰智能手機生意。之后,他學著人家在晚上擺了一個燒烤攤,其中扇貝、生蠔賣得最俏。又開始嫌太累,去一家外企做起了巧克力銷售。
“你們猜,吃完的扇貝殼,還能干啥用?”有一晚,記者跟他一起吃夜宵,他指著一個吃剩下的扇貝殼賣起了關子。
身邊的一位姑娘前后翻了下這個扇貝殼,說都烤得黑漆漆的,當然是扔掉了,還能用來吃啊?
“我告訴你們哦,很多扇貝店,這些殼都是回收的,都是在廚房后面偷偷放上冷凍的扇貝肉,再賣給下一波人,不會讓你們看到的。”林鋒神秘兮兮地說。
這靠譜嗎?包括記者在內,身邊的人都表示懷疑,畢竟烤過的扇貝肯定是有痕跡的,而且,商家到哪里去弄扇貝肉呢?
“假扇貝,在行業內是很常見的,尤其是那些地攤小店,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假扇貝利潤大。”他舉著雙手向身邊的人保證,此事肯定是真的,當年他擺攤的時候,就看見同行干過。“我是杭州人,那時候攤擺在自己家小區外的馬路上,這種缺德事哪里敢做,被認識的人知道要罵死的。”
內行報料
吃完的扇貝殼
或被商家回收
前日夜宵時分,記者來到望江門一家燒烤店,幾乎每張桌子都點了扇貝或生蠔。
記者問老板,這些吃剩的扇貝殼都怎么處理的?
“肯定扔掉的,你們絕對放心好了。”老板一邊扇著燒烤爐,一邊拍著胸脯說。
來源:今日早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