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合理調整養殖結構,大力實施網箱養殖、生豬養殖、林下養殖、特色養殖等項目,加強技術指導和市場監管力度,促進了全縣漁牧業生產持續增長。
該縣積極應對巖灘電站庫區水位非正常下降對漁業生產造成的影響,組織技術人員150多人次深入庫區各鄉鎮、各村屯宣傳、動員養殖戶盡快銷售商品魚,或把養殖網箱移到深水區,指導養殖戶修補攔網和防治魚病。共為群眾解決150臺增氧機、400包增氧劑、320包魚病防治藥物,盡力為巖灘庫區水產養殖戶挽回經濟損失。全縣漁業實現放養總面積5.98萬畝,水產品產量6697噸,同比增長了4%。
加快生豬養殖業發展。據初步統計,上半年,全縣生豬飼養量約39萬頭(其中存欄約24萬頭,出欄約15萬頭),同比增長4.7%。完成林下養殖1.25萬畝,其中,養殖家禽約20萬羽,家畜約3.7萬頭(只)。
促進特色養殖增收。山雞、龜鱉、野豬等名特優水產畜禽養殖初見成效,共出欄3.75萬只(羽),產值達567.60萬元。漁牧業產業實現增量提質。(班師 韋江凡)
來源:河池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