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飲用水屬于"飲料"不宜長期飲用
一瓶最便宜的包裝飲用水售價多數在一元左右,容量約為550毫升,折合每噸約為2000元,比我們日常飲用每噸4元錢的自來水,貴了近500倍。
那么這樣的水一定優于自來水嗎,事實到底如何?記者展開了調查。
純凈水:不一定價錢越高越純凈
記者在超市中調查發現,飲用純凈水價格雖然都在1到2元,但差額不小。555ml/瓶的純凈水售價1.7元;596ml/瓶的純凈水售價1元,兩者價格相差70%.
記者將兩種水送檢,檢測結果顯示,反映純凈水純凈度的電導率存在差別。價格貴的電導率實測值為2.5us/cm,價格低的電導率實測值為1.8us/cm.
北京師范大學水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丁愛中表示:電導率是反映純凈水的一個指標,電導率高的那么說明這個純凈的程度比較低,電導率越低說明純凈水凈化的效果越好。
從兩個數據反映情況來看,價錢高的電導率比較高,這說明它的純凈度比價錢低的要低。所以價錢高的這個純凈水凈化的效果不一定比價錢低的好。
礦物質水:多半是概念炒作
"多一點,生活更健康"的廣告語,讓人們認識了礦物質水。在其配料表上明確寫著:純凈水、食品添加劑(氯化鎂、氯化鉀)。
那么這在純凈水中加一點添加劑的做法,對人體是否有益呢?
記者送檢了兩種礦物質水。
對比其指標發現,兩者鉀含量差不多,分別為:3.9mg/l、3.4mg/l.鎂的實測值分別為0.40mg/l、3.6mg/l.
丁愛中表示,那么從檢測數據來看,如果一個人一天飲用一瓶礦物質水,那么通過水里面吸收的礦物質的量,占人體整個的吸收礦物質含量是非常低的。通過飲用礦物質水來提高人體的礦物質的吸收量,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專家認為,在水中加食品添加劑的行為,其商業價值大于實際意義,多半是概念炒作。
礦泉水:水源地、運輸成本決定價格
記者調查發現,礦泉水價格差異十分驚人,最便宜的售價每瓶1.5元,和每瓶35元的礦泉水,價格相差了二十幾倍。
對礦泉水的價格差異,超市的工作人員透露,水源地和運輸成本可能是決定產品售價不同的主因。
記者購買了價格差異較大的兩種礦泉水送檢。
來源:華商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