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有魚吃了呢。”在紅河縣駕車小學,小朋友們有了香噴噴的魚,飯吃得可香了。而孩子們可以吃上魚,全歸功于該縣農科局的一個重要項目。為了改善學生的營養餐,推進架車鄉稻田養魚建設,該縣農科局積極幫助、支持架車鄉小學建立綠色生態稻田養魚項目,發展稻田養魚。在項目發展中,還無償提供優質魚苗4萬尾820斤給架車鄉小學,以滿足勤工儉學基地15畝的稻田養魚。
什么是稻田養魚呢?稻田養魚就是利用稻田養魚魚養稻的一種立體生態農業生產方式,由于其周期短,增水、增收,增糧,增魚和節地、節肥、節工、節支的“四節四增”效益,被農民形象地稱為“四小工程”,即:小水窯、小肥料廠、小糧倉、小銀行。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身。既抓了米袋子,又抓了農村的菜藍子,同時解決了農民的錢夾子問題,可以帶動農家樂等休閑漁業和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日新月異,菜藍子豐富多彩,但肉食品生態自然無污染,是人們永恒不變的追求。在國土資源不斷減少的今天,立體生態農業生產方式將成為農技推廣和水產養殖業不斷探索和挖掘的課題,稻田養魚表現了對土地資源的節約型和產品被市場追求的雙重效果,不加任何修飾,不浪費更多的機械工程,只需開挖魚溝魚溜、處理好稻魚生長矛盾,就能奪取稻魚雙豐收,稻田養魚之花將永放光彩。
事實上在稻田中養魚,水稻可以為魚遮光蔽日,魚可以為水稻除草、除蟲、疏松土壤,并改善通氣和光照條件,還可以為水稻提供養分。這種稻魚共生模式,在一般情況下,綜合效益是單純種稻的2~3倍。比單純種植水稻,可節約人工、肥料、農藥等成本,水稻能增產10%~15%;比單純養魚,可節約飼料和水、土地等。
來源:中國紅河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