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代人的努力下,中國的糧食生產保持了快速增長。1978-2012年,中國的糧食產量增長了93%。過去的9年,糧食生產的弧線始終上揚,如無意外,今年將會出現“十連增”的豐年奇跡。然而,供給奇跡般的增長,卻仍然趕不上消費的增長。目前,中國基本糧食的自給率仍然在97%以上,但如果算上大豆,自給率則低于90%,而所有農產品(000061,股吧)的自給率大約維持在80%。
人與地的關系緊張,一直是中國農業的最大現實。而用占世界不足9%的耕地,養活世界近1/5的人,素來為世人推崇備至。然而,“誰來養活中國?”美國學者布朗1994年提出的這個著名命題,至今依然像是一個緊箍咒,時刻刺激著中國農業領域的從業者。近年來,土地失控,種糧利潤低,糧食消費數量和質量增長以及耕地污染加劇、水資源短缺、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業人才流失和青黃不接等問題,直接危及糧食安全,中國人正越來越養活不了自己。聯合國糧農組織和經合組織6月初聯合發布的《2013-2022年農業展望》指出:“在經濟快速增長和資源有限的制約下,中國的糧食供應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被稱為“政治經濟學之父”的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威廉·配第說過一句名言:“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然而,在中國,“勞動”與“土地”并未能給農民帶來財富,“種地不掙錢”已經成為社會中的共識,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逃離了農村,成為新生代農民工群體中的一員。今天誰在種糧,成了不是問題的問題。來自農業部、中國農業大學、武漢大學的專家認為,我國作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農業生產缺乏穩定的后繼勞動力隊伍,已成為威脅國家糧食安全的嚴重隱患,未來10-20年這一問題將更加突出,甚至可能給世界帶來影響。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