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全國冬小麥收獲工作已基本結束,各地新麥陸續上市。
往年,新麥上市后,各地糧販、糧庫收購網點都會出現排隊售糧的農民,今年這種現象較為少見。今年新麥上市后,市場收購價格不斷上漲并引導鄭麥期價穩步上行。近兩個交易日,鄭州強麥期貨主力1309、1401合約期價連續大幅上漲。其中,1309合約期價昨日再次上漲22元/噸,報收于2679元/噸,比5月底全國冬小麥進入收獲高峰時上漲近140元/噸。與此同時,國內現貨普麥與優麥價格仍居高不下,質量較好的優麥收購價格已上漲到了2700元/噸。
雖然小麥期現貨價格均上升到了歷史高位,但市場上小麥上市量依然有限,部分市場收購主體預期小麥價格后市仍有上漲空間。
和去年乃至近3年來新麥上市高峰時的收購價格相比,今年國內新麥收購價格無疑是比較高的。新麥價格以及鄭麥期價大幅上漲的原因是什么呢?
“化肥、農藥價格年年漲,機收、機耕、機播以及水電費用不斷增加,加上勞動力難找,種糧成了虧本的買賣。”期貨日報記者5月中旬至6月上旬走訪了河南、河北、山東等小麥產區,一路上不斷聽到農民對小麥種植成本上漲的抱怨。
另據了解,部分產區受不利天氣影響,小麥產量與質量還出現了下降,這也降低了小麥的有效供應數量。今年春季,我國大部分冬小麥產區出現了長期低溫天氣,小麥生長所需積溫不夠,影響了小麥有效分蘗、孕穗以及授粉,特別是4月19日至21日,在黃河以南大部分冬小麥進入揚花期時,很多產區出現了接近零度的低溫雨雪天氣,部分產區冬小麥出現了凍害。隨后自5月下旬冬小麥進入收獲期以來,各產區又先后出現了陰雨天氣。
近期,部分大型糧食收儲企業為了降低市場預期,甚至采取了逐步下調掛牌收購價的措施,但收效甚微,農民與小商販均持有較強的惜售心理,基本不理會市場價格變化。這樣看來,目前陳麥的社會庫存可能也比較低。(期貨日報)
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