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進口整體不振的情況下,棉質產品進口卻一反常態,今年1-5月份,紹興縣棉質產品進口猛增了15%。“這是今年國內外棉價倒掛所造成的。”業內人士分析說。
“國內棉花原料價格每噸比國外要高出4000元左右,在國際競爭中,我們的棉紡織品已輸在了‘起跑線’上!”記者昨天在濱海工業區采訪時,一家棉紡企業經營者向記者大吐苦水,國內外棉價大倒掛讓企業很“受傷”。
據介紹,今年以來國際棉花價格持續下降,但國內棉花價格相對穩定。而因配額限制,棉紡企業只能對低價的國際棉花望“棉”興嘆。“想進口國外便宜棉花,就要按比例購買國內高價棉,廠里一個月就要用棉花1000噸,買就虧損,不買就關停。”
對于當前棉紡企業的“難熬”日子,華通色紡董事長季國苗深有感觸。位于濱海工業區的華通色紡有限公司是我省唯一一家作為國家儲備棉代儲庫的企業。據季國苗透露,當前國內棉花供應尚足,他們的代儲庫存有5萬噸棉花,但在國內外高額的棉花差價面前,紹興棉紡企業只能望而卻步。“雖然為了緩解國內外棉價倒掛,今年起我國實施了3:1的配額比例,即拍得3000噸儲備棉允許進口1000噸國際棉。”季國苗告訴記者,但嚴重的棉價倒掛,還是讓棉紡企業備感生存壓力,成交率僅在20-30%左右。
季國苗告訴記者,由于國內外棉花價格倒掛,給企業棉織品出口帶來了很大壓力,許多企業不得不減少出口,通過做棉紡品終端產品來消化這個劣勢。為此,華通色紡從抓漢麻棉產品向生產服裝、家紡等終端產品轉變。
與“華通色紡”通過走產品提升發展之路,來尋求破解棉花價格之困不同,紹興縣不少棉紡及印染企業則通過來料加工貿易來規避這個“倒掛”風險。記者從縣商務局獲悉,今年1-5月,紹興縣棉質產品出口額增幅只有0.1%,而進口額則實現了15%,在眾多進口產品中表現最為強勁。縣商務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紹興縣出口大戶——寶紡印染公司就是通過進口棉質白坯布,印染加工后再出口,有效避免了當前國內外棉價倒掛所造成的損失。(紹興縣報)
來源:紹興縣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