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由全國糧油標準化委員會油料及油脂技術工作組等主辦的《米糠油》國家標準研討會在安徽合肥召開。該工作組組長、武漢輕工大學教授何東平表示,《米糠油》新國標將在今年下半年完成起草,明年上半年報批、審定,有望在明年下半年頒布。
江南大學教授金青哲表示,現在執行的《米糠油》國標是2003年制定頒布的,根據米糠油實際生產現狀和發展趨勢,結合我國“十二五”期間食品加工業節能減排的要求以及減少過度加工,提倡適度加工,最大程度保留米糠油中內含營養成分和活性物質的要求,對米糠油標準中部分特征指標項目進行調整,對部分質量指標作修改,以推動米糠油產業健康發展。
何東平透露,本次修訂將參考日本、泰國、印度等國家的米糠油標準,制定出符合我國實際的新國標。
“充分利用米糠資源生產稻米油對增加我國食用植物油供給具有重要意義。”武漢輕工大學教授劉大川說,米糠是稻谷加工過程中的副產物,也是不用占地種植的油料資源。
2012年我國稻谷總產量為2.04億噸,按此推算,若95%用于加工大米,約可產米糠1428萬噸,這些米糠若有一半用于制油,出油率按16%計算,每年可為我國生產114萬噸稻米油,相當于714萬噸大豆所產的油。
研討會上,與會人員還對米糠油的名稱進行了“激辯”。
安徽思潤谷物油精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成良等建議將“米糠油”更名為“稻米油”。由于人們的思維慣性,對米糠的認識總是作為飼料原料,因此從中提取的油脂也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是低質低檔產品,這樣不利于該產品的推廣和行業發展;很多米糠油廠都已將自己的產品叫做稻米油,包括在注冊商標時都使用該名稱,企業已經形成了共識。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