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江陰顧山鎮紅豆村高速出口附近,一片面積15畝的桃園里600余棵水蜜桃樹長勢喜人。在工作之余因地制宜進行創業,勇達飛、夏毅、趙月萍等9位大學生村官今年出資20余萬元共同承包的這個水蜜桃種植示范園,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專業優勢,通過提升產品品質、開辟營銷渠道,助力地方農產品打響品牌。
在桃園里,記者見到了項目帶頭人勇達飛,這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的小伙子說,近年來顧山鎮通過農業結構調整,逐漸形成以果樹栽種、花卉種植、水產養殖為主的現代農業結構,其中,水蜜桃種植歷經十余年發展漸成規模,已有3000畝種植面積。今年初,恰逢鎮里統一規劃的金顧山水蜜桃基地二期拓建工程動工,勇達飛便和當地其余幾位大學生村官商量,組隊承包土地創業當起了“桃農”。
沒下過田的大學生如何種桃?承擔繁忙基層工作的村官如何打理桃園?勇達飛說,他們請了幾個工人承擔除草、施肥等日常維護工作,同時利用空余時間來到桃園邊學邊干,在當地水蜜桃協會的指導幫助下迅速掌握了種植和管理知識。
談及創業理想,幾位大學生村官幾乎都用了“打響品牌”之類的字眼。原來,盡管顧山水蜜桃在全省評比中獲得第二名,而且好的水蜜桃品質并不比陽山差,但是價格卻要低一半,而且很多都被拿去“貼牌”銷售。勇達飛調查發現,這主要因為桃樹種植多為村民的自發行為,不同農戶種出的水蜜桃品質差異巨大;另外,銷售渠道也相對單一,主要賣到批發市場。如何進一步打響顧山水蜜桃的名號?這些年輕的大學生村官均有創意十足的想法,他們期望通過這次創業讓想法得以實踐。一方面,找來農科專家進行技術指導提升種植品質,另一方面努力拓展新的渠道打開銷路。今年,他們成功對接上海中高端的企業團購市場,目前上海多家企業已經向當地預訂水蜜桃。而水蜜桃上網銷售的計劃也在他們的設想之中。
大學生村官們創業不忘帶動當地群眾共同致富。面對桃園承包積極性不高的狀況,他們一有時間就走家串戶,講技術、送信息,引導村民積極參與種植。在他們的帶動下,有的企業主動參與承包,進行工業反哺農業;也有村民打消疑慮,放開手腳參與其中,新增的1200畝地很快全部承包出去完成桃苗的種植。下一步,他們還想嘗試發展農業旅游,讓市民“領養”水蜜桃,并通過定期舉辦賞花會、品鑒會、水蜜桃節等活動,用3到5年時間,讓村民真正因水蜜桃種植而走上致富路。(夜露)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