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日,商務部開展歐盟進口葡萄酒雙反調查以來,進口葡萄酒低價傾銷現象不斷被暴露出來。
據商超工作人員介紹,市場上最好賣的是100元左右的進口葡萄酒。因為價格低廉,搶占了不少國產葡萄酒市場。
據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進口葡萄酒市場散裝酒達七八成,2011年之后,散裝酒仍占進口總量的30%。這些散裝進口葡萄酒,在國內勾兌、調配,然后灌裝成瓶裝葡萄酒。
這些散裝進口葡萄酒成本低廉,1.18美元/升,以750ml每瓶計算,可灌裝1.6億瓶,每瓶約0.89美元,折合人民幣為每瓶5.46元。再加上48.2%綜合稅(消費稅、附加值稅和關稅)、清關、運輸、灌裝、酒瓶包裝等費用,一瓶750ml的灌裝酒最低成本不超過20元。
但是這些成本低廉的散裝進口葡萄酒通常在超市價格過百,甚至能賣到二三百元左右。正是因為散裝進口葡萄酒如此暴利,讓不少經銷商以極低的價格進口散裝葡萄酒回國內灌裝,這類酒在國外屬于級別最低的佐餐酒,甚至只能算是能入口的酒而已。
隨著這幾年葡萄酒文化的普及,散裝進口葡萄酒開始下降,但是還有30%的灌裝酒存在,降到幾十到一百多元,并且主要進入商超渠道,給國產葡萄酒帶來巨大沖擊。
據悉,歐盟每年要花五億歐元(約合40億人民幣)去處理這些在歐洲市場無人問津的葡萄酒。最終,產能過剩的劣質葡萄酒很多都被出口到中國市場。因此,早在去年8月份,中國酒業協會就曾代表國產葡萄酒行業,向商務部遞交申請,要求商務部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據2012年海關數據顯示,2012年歐洲葡萄酒企業的散裝進口酒只占10%,來自智利、澳大利亞、美國、南非等“新世界”產區的散裝酒進口量則大幅上漲。以智利為例,2012年中國進口的智利葡萄酒總量為6.09萬噸,其中散裝酒達4.01萬噸。
因此,業內人士呼吁,面對越來越多國家向中國市場銷售劣質的散裝葡萄酒,政府部門應該嚴格監視各國散裝酒傾銷問題。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