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蝦料到底還能不能持續高速增長?能,或不能,接下來蝦料企業的著力點會是什么?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很大程度上要求我們結合中國對蝦產業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期會面臨的新環境,重新審視過去支撐中國蝦料高速增長的因素能否持續下去。
2012年,我國蝦料銷量約160萬噸,較2011年151萬噸的產量雖有所增長,但同比增速下滑至6%左右。這160萬噸蝦料中,廣東的銷量占了將近一半,約為78萬噸。
從去年整體形勢上看,上半年蝦料生產企業普遍以銷量為指標,利用各種營銷手段搶占市場,加上天氣較穩定,南美白對蝦病害少,第一造蝦養殖成功率高,蝦料銷量迅速上升。但下半年受原料上漲、蝦價低迷和養殖成功率低的影響,廣東的粵西、珠三角地區,以及廣西、海南的養殖情況都非常差。長三角養殖形勢較好,蝦料銷量有大幅度上升,但遠未能抵消華南市場的蝦料需求萎縮的量。面對這種形勢,蝦料企業迅速調整策略,轉為以利潤為指標,即便如此,年底回款時依然遭遇了一些困難。全年蝦料企業的利潤明顯下滑,據說每噸蝦料毛利平均不到500元/噸,扣掉呆賬、壞賬等,不乏一些大型集團企業單廠出現虧損的情況出現。而去年養殖戶虧損比例高達60%,經銷商虧損最嚴重,達到80%。
自2009年以來,對蝦苗種質量不穩定與種質資源嚴重退化,對蝦養殖工業化發展導致水體污染越來越嚴重。在這雙重影響下,蝦病越來越難控制,蝦越來越難養,蝦料的增長速度也越來越慢。以魚粉為主的原料價格的快速飆升更是讓整個對蝦飼料業“雪上加霜”。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