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結合新農村“三項工程”建設實際,在試點基礎上,吉林省白城市水利局在幫扶的洮南市福順鎮幸福村大面積推廣了稻田綜合種養技術,受到廣大農民歡迎。
近年來,幸福村通過開發水稻,農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土地資源有限,如何提高稻田產量、提高米質、增加產品附加值是水利局黨委幫扶新農村“三項工程”建設開展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市水利局的水產科技人員通過實地走訪、調研,決定在幸福村推廣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稻田綜合種養技術是將稻田種稻和養魚、蟹結合起來,把兩個生產場所重疊在一起,充分利用魚、蟹在稻田中吃草、吃蟲的習性起到除草、防控病蟲害的作用,魚、蟹攝食時的行為可使泥土松軟通氣,有利于肥料的分解和土壤的通透性,平均提高水溫1度,增加積溫促進稻苗分蘗,提早成熟。同時,魚、蟹的排泄物每年可為稻田提供30公斤含有豐富氮、磷、鉀等營養成分的肥料,生態養田,提高土地的生產力。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達到了水稻和魚、蟹共生互利的作用,獲得高品質水稻和魚、蟹,實現雙豐收。稻田綜合種養技術減少除草等勞動力投入和農藥化肥的支出,有效減緩農業污染,提高種養品種的質量安全,不僅降低了種稻成本,稻谷還可增產5%-11%,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田的綜合利用率。
洮南市幸福村有稻田10500畝,農民390余戶。2013年,市水利局在幸福村實施稻田養蟹4戶,稻田養魚390多戶,做到了稻田綜合種養覆蓋所有農戶。3月初,市水產技術人員到幸福村舉辦稻田綜合種養培訓班,傳授綜合種養技術及操作規程,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認可。稻田綜合種養技術開展后,幫扶組在生產過程中深入稻田現場指導。6月初,該局幫助幸福村解決稻田綜合種養所需的蟹苗、魚苗和田間工程物資,并制訂了技術服務工作制度,要求每個水產技術員每月至少要入村4次,以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問題為重點,拓寬幫扶思路,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幫扶質量。
幫扶工作實實在在,實惠讓老百姓感受得到。村干部與一些老黨員這樣說:“稻田魚"游"進了幸福村,水利局黨委是實實在在的幫助我們,我們一定要好好干,讓腰里的錢包再鼓起來!”
來源:白城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