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在中國大陸漁船上工作。”24歲的菲律賓船員馬拉將和另外12名外籍船員一起,于7月11日登上浙江興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東漁1519號”遠洋漁船,開赴西北太平洋進行秋刀魚捕撈作業。據介紹,這是我市開展遠洋捕撈行業引進外籍船員試點工作以來第四批出海的外籍漁民。
今年1月初,農業部、外交部等聯合發文《關于在浙江省舟山市開展遠洋捕撈行業引進外籍船員試點工作的通知》。5月底,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消息,興業集團雇傭外籍漁民就業許可的辦結,開創了中國大陸“引進外籍船員”的先例。
舟山是全國最大的遠洋漁業生產基地和輸入口岸。據市海洋與漁業局最新數據,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有不同噸位的遠洋漁業生產漁船402艘,船員1.2萬余名。 2012年全市遠洋捕撈產量25.05萬噸,實現產值21.6億元,產量產值占全省的78%,全國的21%以上,其中魷魚釣產量占浙江省的85%、全國的75%、世界的23%以上,被譽為“中國魷釣第一市”。
浙江興業集團有限公司創建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是一家集漁、工、商,內、外貿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水產品精深加工是企業的主導產業。目前,興業公司有9艘遠洋漁船,因長年赴公海作業,被視為“流動國土”。
在該公司總經理助理、漁撈本部部長王東海看來,雇傭外籍船員是不得已為之。“遠洋漁業本來就是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一艘船造價高至幾千萬元。加上柴油、人力成本,如果捕撈量不足,就只有虧本。”王東海說,遠洋漁船一出海就是兩三年,勞動強度大、作業條件艱苦,憑公司核算收支后開出的5~6萬元/年的工資,無論在舟山本地還是河南、四川、安徽等外省船員市場,都很難招到人。“此次國家在舟山試點這一政策,緩解了企業勞務缺口,使得雇傭外籍船員合法化。 ”市就業局統籌就業科夏科長說。而在另一方面,雇傭外籍船員更節省成本。“從目前行情看,一名外籍船員一個月工資最高500美元,相當于國內船員工資打六折。 ”王東海說。
據悉,全市今年允許引進外籍船員總數1000人。目前,該政策已惠及我市20余家企業。
作者:朱申路;李燕妮
來源:舟山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