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泰市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努力做大蔬菜產業,形成了各鄉鎮競相發展的強勁勢頭。2013年,新增蔬菜面積18000畝,全市蔬菜播種面積達到36萬畝,設施蔬菜播種面積達到20萬畝,總產量超過140萬噸。
——加大政策扶持,解決資金瓶頸。相繼制訂完善了《新泰市2011-2013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三年規劃》、《新泰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扶持資金管理辦法》,市財政每年列支400多萬元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重點獎勵扶持蔬菜基地和農業龍頭企業。規定在規劃區內集中連片新發展標準化冬暖式蔬菜大棚50個以上,每個扶持0.3萬元;大拱棚蔬菜200畝以上,每畝扶持0.1萬元;大田蔬菜1000畝以上,每畝扶持60元,極大調動了農民種菜的積極性。
——精心建設基地,打造“新泰蔬菜”品牌。該市嚴格按照國家基地建設標準來確定基地。為使基地符合成方連片、規模發展的要求,積極引導農民采取土地互換、轉讓、出租、入股等多種形式,依法搞好土地經營權流轉,為產調用地提供保障。同時組織各鄉鎮多渠道、多形式開展申報認證和商標注冊,為提高“新泰蔬菜”知名度、開拓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該市從生產過程監管、品牌創建和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入手,做好綠色、有機蔬菜產品和生產基地認證,以及蔬菜品牌創建、商標注冊、產品精細加工包裝、宣傳推介等工作,努力打造“新泰蔬菜”品牌,提升和擴大知名度。
——培植壯大“龍頭”,催生帶動發展的源泉。圍繞發展龍頭企業一個點,帶動產業一大片的思路,狠抓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建設,帶動產業發展。不斷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在稅收、金融信貸和用水、用地、用電、運輸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促使其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在天億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養城蔬菜專業合作社、田寶蔬菜專業合作社等龍頭企業和組織,實行“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圍繞有規模、有品牌、有競爭力的生產需求,推行標準化生產、訂單化銷售和專業化服務,輻射帶動全市蔬菜產業全面發展。
——完善市場體系,解決銷售瓶頸。該市積極創新交易手段、運作方式和組織體系,廣泛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推廣園區(基地)蔬菜直接配送高等院校、大型企業、高檔社區和連鎖超市,打造安全、便捷、暢通、高效、誠信的品牌農產品銷售平臺。探索以集中配送中心帶動園區“工廠化”生產直供全國連鎖超市為代表的高端品牌渠道;以“園區化”生產直供產加銷全產業鏈服務為代表的中高端渠道;以“基地化”社員生產配送超市、飯店為代表的中端渠道,努力打造出初具規模的中高端品牌產品直供網絡體系。
來源:新泰市農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