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的掌握糧食生產情況,為政府制定農業政策提供依據,山東省費縣物價局近日組織開展了小麥生產成本收益抽樣直報調查。據調查,當前費縣40余萬畝小麥又獲豐收,經晾曬后全部歸倉。從直報數據分析:小麥呈現“二增二升”特點,即“單產、收益雙增加,價格和生產成本上升”的新特點。
畝產量增產
抽樣調查的三點九戶小麥,平均畝產量442.6公斤,同比增產2%。受益于三方面:
一是從生產條件改善的情況看,這些年,農田水利設施得到很大的改善,尤其是今年4月份小麥正值灌漿期,氣候干旱少雨,農民及時澆灌,保證了小麥的正常生長。再加上連續幾年大規模的秸稈還田,耕地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升,產出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是國家大力發展農業,連年出臺惠民政策,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三是科學種田。機耕機播,良種推廣,配方施肥,提高了小麥生產的技術含量。
種糧成本增加
小麥每畝總成本909.66元,同比增長12.41%,生產成本759.66元,同比增長15.23%,物質與服務費用558.88元,同比增長20.7%。
種子費58.18元,同比增長3.45%,育種成本增加,帶動種子價格上漲,造成種子費用增加。
化肥費208.17元,同比下降0.62%,盡管化肥價格上漲,但費縣大力推廣配方施肥技術,化肥用量減少,費用支出減少。農藥9.32元,同比增長19.18%,今年小麥發生蟲害,防治費用增加。
租賃作業237.90元,同比增長59.1%,機械作業費171.88元,同比增長31.01%,農業機械化作業程度大幅度提高,費用支出同步增加。
排灌費66.02元,同比增加260.17%。小麥生長期間,發生干旱,需要灌溉抗旱,支出費用大幅度增加。
人工成本200.78元,同比增加2.33%,家庭用工3.27個,同比減少15.5%。農業機械化使用率增加,減少了人工用工。勞動日工價61.40元,同比上漲21.1%,盡管用工減少,但勞動日工價上漲,造成人工成本支出增加。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土地不斷升值,土地成本150元/畝,同去年持平。
收益增加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