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占世界8.9%的耕地,6%的水資源,生產了世界上26%的農產品,養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
在今日舉行的中國環境與有機農業高峰論壇上,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趙同科發布上述成績的同時表示,中國夏糧已經連續10年增產,但糧食安全仍有一定問題。在人口增長、耕地減少的大環境下,中國現在人均耕地僅有1.4畝,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解決糧食問題的唯一辦法仍是千方百計提高糧食產量。
而另一方面,“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趙同科表示,提高糧食產量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化肥農藥等,這些又會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如何解決施肥和環境保護的矛盾是擺在科學家面前的重要問題。
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改變傳統養分管理方式,使用生態有機肥料,推廣低碳、低耗、低污染的種植方式,是提高作物產量、保證資源高效使用的有效方式。這已成為農業專家和農業企業的共識。
原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國際馬鈴薯中心副主任兼亞太中心主任盧肖平也認為,盡管中國糧食年年增產,但糧食壓力依然很大,確保中國糧食安全,發展多種農業,特別是增加第四大糧食作物薯類種植大有可為,距離種植面積達到1.2億畝,產量達到1.5億噸還有不少空間。如果薯類作物能實現占糧食總量8%,糧食問題可大為緩解。(馬海燕)
來源:中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