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自然和氣候環境,使臺州擁有豐富的水果資源。目前,我市栽培面積千畝以上的水果有10多種,除柑橘、楊梅等幾大類水果外,梨、枇杷、藍莓等小水果,也深受市民的喜愛。
為防風給梨樹支架子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首詩歌中,春風來和梨花一片和諧。而在現實中,大風是梨的“天敵”,“一陣大風過,滿地皆落梨”是梨農對大風的最深印象。
天臺縣梨種植面積4萬多畝,占全市的三分之二。“梨最怕的就是風了,不要說臺風,就是有時候下雷陣雨前的強對流,也會刮落很多梨。”天臺縣鑫達蜜梨專業合作社監事長余昌其說。
為防風,合作社學習先進技術,在果園里給每棵梨樹都支起防風架子,拉起了防風網。經過多道防護,現在大風對梨的影響,已經沒有從前那么明顯了。
“現在再也不會出現一陣風刮掉一樹梨,導致果農顆粒無收的情況。今年梨的價格不錯,果農們收益還是相當可觀的。”余昌其說,現在果農種梨熱情高了不少。
自動選果分檔次出售
兩條傳輸帶上,一只只翠冠梨按大小輸送到不同的筐里,再被工人裝到箱里,這是天臺海豐蜜梨合作社引進的兩臺自動分果機中的一臺。
經過自動分果機,蜜梨被分為300克以上,250克至300克,200克至250克,200克以下四個等級。海豐蜜梨合作社每天出售的梨在12.5噸至15噸左右,自動選果機每小時能分選7噸,一天的出貨量兩個小時就能搞定。
“相比以前工人憑經驗和感覺選果,選果機更加精確,也得到了客戶的肯定。客戶出什么價錢買什么檔次的梨,他們收購也放心。”王建忠說,這種銷售方式的改變,也帶動了蜜梨價格的提高。
枇杷、藍莓產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我市枇杷和藍莓種植面積也不斷壯大,產值也日益增加,成為新興的小水果產業。
據統計,2012年我市枇杷種植面積6.1萬畝,產量2.3萬噸,產值近2億元。其中黃巖和臨海是枇杷的主產區,被中國果蔬產業品牌論壇授予“中國枇杷之鄉”的稱號。
有“水果皇后”美譽的藍莓,近年來在我市的發展勢頭也相當好。去年,我市藍莓栽培面積2730畝,產值770萬元,是我市近年來價格最高、效益最好的水果。目前主要分布在臨海市,占全市種植面積的83.2%。(王超)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