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櫻桃、藍莓、無花果來說,在威海人的口中,桑葚并不是常被提起的水果。但隨著其營養價值被逐漸認可,種植桑葚的果農越來越多,在部分村子甚至發展成為一種流行趨勢。但種植桑葚的果農多是各自為戰,有人笑稱:是摸索前行。
桑葚漸受寵 市場多是外地貨
“10元/斤,熟透了,個大保甜。”7日上午,榮成市港西鎮的果農孫女士正在海港路向來往的行人推銷自家的桑葚??稍谒乃嚴?,桑葚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由于不易儲存,孫女士每天都希望盡早將當天的桑葚賣光,“這些桑葚都是我自家樹上結的果,結的不多,自己吃不完,只能每天摘些和別的水果一起賣。”
進入夏季,像孫女士這樣,手推車推賣桑葚的果農并不少見,他們多是自產自銷,價格也是自個兒說了算。
相比孫女士這樣零散銷售的果農,一些市場攤販大量銷售的桑葚則多是來自外地。“我的這些桑葚多是從德州、臨沂批發來的,本地種桑葚的不少,但多是散戶,很少有規?;姆N植戶,收不起貨來。”從事多年水果批發生意的黃強介紹。由于成熟桑葚不易保存,為了方便運輸,很多商販多是批發沒有熟透的桑葚,運來威海后,經過一些處理再銷售。“這就導致口味怪怪的,又酸又澀。”一位業內人士反映。
本地的桑葚都哪去了,為何走不向市場呢?“還是種的太少了”,從事桑葚種植近10年的楊海昇坦言。目前,他栽種了1000多棵桑樹,主要以本地采摘為主,只有很少一部分外銷。楊海昇種植的數量在威海市區算是較多的,與其規模相當的種植戶屈指可數,這無疑是影響產量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楊海昇分析,桑葚成熟后“易落難存”,如果走市場的話,則需要雇傭大量的采摘工,而且要尋找銷售渠道,“因此我不太愿意走市場,這么多年主要精力都放在采摘上。”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