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吳佳蔚 實習生 陳家琛
9日,記者自浙江臺州玉環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當地為期2個月的東海燈光敷網伏季休漁季已于近日結束,52艘燈光敷網漁船相繼啟程投入遠洋捕撈作業。倍受期待的今夏“第一撈”或在半月后回港。
據介紹,燈光敷網作業方式是根據魚類的趨光特性,利用黑夜間集魚燈把分散在中上層魚群誘集在一起,然后依靠敷網漁具將魚群包圍。
記者自玉環海洋與漁業局獲悉,作為浙江沿海以發展漁業為主的縣市之一,今年玉環有529艘海洋捕撈漁船和輔助漁船需要進行伏季休漁。其中,52艘燈光敷網漁船已在7月1日結束伏季休漁季,其余477艘漁船中,桁桿拖蝦漁船將在8月1日后出海,而拖網、帆式張網、流動張網漁船則要到9月16日結束伏休。
初步估計,當地遠洋燈光敷網的“第一撈”或于半月之后回港。
當天,玉環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科長馮建華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與傳統休漁期不同,根據《浙江省2013年海洋禁漁休漁通知》的規定,燈光敷網捕魚的休漁期僅為2個月。”這是中央農業部相關專家經過多年調查考研所得,旨在科學保護當地漁業資源。”
馮建華表示,當地從上世紀70年代初就開始引進及使用燈光敷網作業方式進行捕魚。直至上世紀90年代,玉環又對集魚燈具等捕撈設備進行了一次升級,其功率更大,魚群誘集作用更強,大大提高了敷網作業的經濟效益。
“相比普通拉網捕魚,燈光敷網作業更能保障漁民的安全,還不必考慮潮水等因素,只要月光亮度不要過強就可以實施作業。”
他還特別提到,由于燈光敷網捕撈只針對海洋上層趨光魚類,因此對鯧魚、帶魚等位于中下層經濟價值較高的漁業資源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不過,馮建華亦坦言,近年來,由于部分漁民私自違規使用高強度集光燈,造成局部水域溫度升高,且對海洋生物鏈中的厭光生物造成一定影響,破壞了生態的平衡。
“現在漁船越來越多,如果漁民都不顧規定私自增加燈光強度,將會導致濫捕濫撈,對海洋漁業資源的破壞性不容忽視。”馮建華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