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永興島上的漁民嚴老板正在和兒子們一起拴住漁船。新華網海南頻道 喻濤 攝
新華網海南頻道三沙7月10日電(喻濤 紀驚鴻)8日傍晚7點多,三沙漁民嚴老板坐在漁港碼頭的錨莊上,映著晚霞望著漁港里進出的漁船,不時地用海南話大聲招呼著船上的其他漁民,詢問他們的出海日程,也會在他們需要松解下錨繩的時候搭把手。
不一會兒,僅有的幾條夜間出海的小船駛離了碼頭,嚴老板的目光才轉移到漁港里一條最大的漁船上。“這是我的船。”嚴老板自豪的說,這里暫停的漁船中,他家的最大,家里還有兩條漁船沒有出港咧。
嚴老板說他今年已經半百有余,但是烏黑的頭發、健壯的身體和他那幾乎沒有皺紋的臉龐讓人看上去以為他還是個小伙子。“我孫子們都好幾歲啦。”嚴老板說,他有兩個兒子,今年也都30歲了,加上他老婆,一大家子人伴著三條漁船生活在三沙。
嚴老板是土生土長的三沙人,世代都以打漁為生,而他對于三沙這片土地則有著更濃的感情。上世紀70年代末,他就在西沙服兵役,待到他成為老兵的時候又調去了南沙,退伍后,嚴老板舍不下這片大海,選擇了繼續留在三沙生活。
上世紀80年代,剛剛退伍的嚴老板只有家里的一條小漁船,小到都“不敢裝太多的魚”,隨著他在海上努力的打拼,終于在90年代換上了一條像樣的漁船。就這樣,通過不斷打拼積累,到了2000年以后,他已經換了好幾條漁船,并有了3條小有規模的漁船。
嚴老板說,他打漁不是用漁網撒魚,而是在夜里潛水趕魚。嚴老板介紹說,龍蝦、馬鮫魚這類的海貨在晚上最好捕,他們會穿上潛水服下到海底,發現龍蝦后,把網箱放在它前面,然后一碰它的尾巴,它就自己竄進了網箱。
但是這種潛水捕魚的方式對身體的損害程度是非常大的,“我們潛水捕魚的,大多數都有潛水病。”嚴老板說,由于長時間的呆在幾十米的水下,人的血管會被水壓擠壓收縮,要是這時候快速出水,血管還是保持在收縮狀態,這樣人的很多器官會供血不足,我們很多人就這樣癱倒了。”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