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經語佳 吳寧昭 記者 袁濤)近期,江蘇地區連日暴雨使魚蝦等養殖戶遭受了不小的損失。揚州大學動科學院的專家指出,面對夏季高溫暴雨龍卷風等惡劣天氣,魚蝦養殖戶應增強預防應急措施。
揚州大學動科學院的水產養殖專家楊志強教授指出,夏季短時間的狂風暴雨使得池水水質變化非常快,這讓魚蝦難以適應。為了減少損失,養殖戶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凈化水質,殺菌消毒。暴雨過后容易暴發病害,調節好水質最為關鍵。由于生存水體環境發生變化,而高溫環境下魚體的抵抗力下降,養殖戶要重視雨后對魚塘進行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造成損失。另外,添加水產養殖水質凈化劑可分解有機物質及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減少惡臭,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二是調節ph,減少應激。池水微生物的數量和藻類生長的穩定性會因高溫以及大量雨水影響而急劇變化,池水很容易出現倒藻,水體變渾濁等現象。這段時間盡量把池水的酸堿度維持在7.8~8.4,在弱堿水質下可以減少應激蛻殼的現象產生,因此可以根據酸堿度的變化少量多次補充生石灰。另外,缺鈣也是導致對蝦應激蛻殼的主要原因,所以最好的方案是迅速補鈣,同時補充抗應激產品,比如添加多族維生素;三是補充氧氣,呼吸順暢。高溫季節,池塘的耗氧量非常大,極容易引起對蝦的應激性游塘或魚的浮頭甚至泛池。雷陣雨悶熱天、連陰天等惡劣天氣時應減少投餌量或停止投餌,并注意觀察,若發現魚蝦出現反應遲鈍、浮頭等現象時,說明池塘已經開始缺氧。可在雨前半小時開啟增氧機,提高水體中的溶氧量,以及促使池塘水體迅速混合,也可減少水體分層;四是發現疾病,及時治療。一般魚、蝦、蟹發病都有一個過程,平常要仔細觀察它們的活動和攝食,及早發現病害的苗頭。等出現死亡高峰再治療,為時已晚,即使治好了也會損失極大。
楊志強教授提醒廣大養殖戶,要及時巡塘,注意池塘水質變化,適當換水增氧,發現疾病要及時治療。
來源:中國江蘇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